成語:黃耳傳書
拚音 huáng ěr chuán shū
解釋 黃耳:犬名;書:書信。黃犬為主人往返傳書。後比喻傳遞家信。
出處 《晉書·陸機傳》:“初機有俊犬,名曰黃耳,甚愛之。既而羈寓京師,久無家問,……機乃為書以竹筩盛之而係其頸,犬尋路南走,遂至其家,得報還洛。其後因以為常。”
語法 作賓語、定語;指傳遞家信
典故
南朝 梁 任昉《述異記》:“陸機少時頗好遊獵。在吳豪盛,客獻快犬名曰黃耳;機後仕洛,常將自隨……機羈京師,久無家問,因戲語犬曰:‘我家絕無書信,汝能齎書馳取消息不?’犬喜搖尾,作聲應之。機試為書,盛以竹筒,係之犬頸。犬出驛路,疾走向吳……徑至機家,口銜筒作聲示之。機家開筒取書,看畢,犬又向人作聲,如有所求;其家作答書內筒,複係犬頸,犬既得答,仍馳還洛。計人程五旬,而犬往還才半月。”後因以“黃耳傳書”為傳遞家信的典故。
清 宋琬《舟中見獵犬有感而作》詩之四:“黃耳傳書事不訛,鬆江高塚尚嵯峨。”
近義詞 黃耳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