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知白守黑
拚音 zhī bái shǒu hēi
解釋 意思是對是非黑白,雖然明白,還當保持暗昧,如無所見。這是道家的消極處世態度。
出處 《老子》:“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
例子 孔公之堂名虛白,蘇子堂後作圓屋。堂雖白關庵自黑,~名曰穀。 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後集•東坡二》
語法 作謂語、定語;這是道家的消極處世態度
典故
《老子》:“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河上公注:“白,以喻昭昭;黑,以喻默默。人雖自知昭昭明白,當複守之以默默,如暗昧無所見,如是則可為天下法式。”後以“知白守黑”謂韜晦自處。
宋 蘇軾《穀庵銘》:“堂雖白矣庵自黑,知白守黑名曰穀。”清 錢謙益《眼鏡篇送張異度》:“知白守黑通重玄,眼有瘴膜得鏡蠲。”
近義詞 知白守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