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玉不琢,不成器
拚音 yù bù zhuó bù chéng qì
解釋 琢:雕。玉石不經雕琢,成不了器物。比喻人不受教育、不學習就不能有成就。
出處 《禮記·學記》:“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例子 但無一個名師點撥,這叫做“玉不琢,不成器”。(清·錢彩《說嶽全傳》第四回)
語法 作賓語、定語、分句;借指人
典故
《禮記.學記》:“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道,此當指規律、事理)。”
玉不經雕琢,不能成為器物;人不經過學習修養,不會成為有用之材。
後因以“玉不琢,不成器”比喻必須經過鍛煉培育,方能成就人才。
漢.班固《白虎通.辟雍》:“故學以治性,慮以變情。故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三字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如物。”《兒女英雄傳》第十二回:“隻是有見於‘愛之能勿勞乎’和那‘玉不琢,不成器’這兩句話,不肯驕縱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