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與虎謀皮
拚音 yǔ hǔ móu pí
解釋 跟老虎商量要它的皮。比喻跟惡人商量要他放棄自己的利益,絕對辦不到。
出處 《太平禦覽》卷二0八引《符子》:“欲為千金之裘而與狐謀其皮,欲具少牢之珍而與羊謀其羞,言未卒,狐相率逃於重丘之下,羊相呼藏於深林之中。” 與虎謀皮的故事
例子 過去與蔣介石談判,正如陳嘉庚先生在一九四六年打給我的電報中所說,是“無異~”。 周恩來《關於和平談判問題的報告》
語法 作謂語、賓語、定語;指幻想
典故
《太平禦覽》卷二〇八引《符子》:“周人有愛裘而好珍羞。欲為千金之裘,而與狐謀其皮;欲具少牢之珍(少牢,即豬羊),而與羊謀其羞(指作菜肴的羊肉)。言未卒,狐相率逃於重丘之下,羊相呼藏於深林之中。”
後人說此與“與狐謀皮”,意同。
與狐商量,要它讓出身上的毛皮來,比喻不切實際地想做絕對辦不到的事。
後因以“與虎謀皮”用為跟惡人商量,要他犧牲自己的利益,一定辦不到的典故。
孫中山《解決時局問題之演講.大亞細亞主義》:“要請在亞洲的歐洲人,都是和平的退回我們的權利,那就像與虎謀皮,一定是做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