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餘勇可賈
拚音 yú yǒng kě gǔ
解釋 餘勇:剩下來的勇力;賈:賣。原意是說,我還有餘力可賣,誰要就可以來買。表示還有力量沒有用完。
出處 《左傳·成公二年》:“欲勇者賈餘餘勇。”
例子 其在過渡以後,達於彼舉,躊躇滿誌,其有~與否,亦難料也。 清·梁啟超《過渡時代論》
語法 作謂語、賓語;指老年人
典故
原作“賈餘餘勇”。
賈(gǔ),出賣。
餘勇可賈,原是形容自己或嘉獎他人勇武的力量多得可以出賣,後來則含譏諷意,比喻不顧條件地態度蠻橫。
公元前589年,齊頃公先後打敗魯、衛兩國。
應魯、衛之請,晉師出兵擊齊。
這時,齊軍將領高固見晉、魯、衛聯軍逼近陣地,率先策馬躍入敵陣,拿起石塊向敵軍投擲,並且俘虜了一個晉軍士兵,放在車上圍著齊軍營壘轉了一圈。
並且鼓勵士兵說:“我的勇氣是很多的,誰如果要,我可以賣給他。”
【出典】:《左傳·成公二年》:“齊高固入晉師,桀石以投人。禽之而乘其車,係桑本焉,以徇齊壘,曰:‘欲勇者賈餘餘勇。’”
【例句】:唐·魏征《隋書·宇文慶傳》:“從武帝攻河陰,……中石乃墜,絕而複蘇,帝勞之曰:‘卿之餘勇,可以賈人也。’”
反義詞 無能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