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拚音 yǒu zé gǎi zhī wú zé jiā miǎn
解釋 則:就;加:加以。對別人給自己指出的缺點錯誤,如果有,就改正,如果沒有,就用來勉勵自己。
出處 《論語·學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宋·朱熹《集注》:“曾子以此三者日省其身,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其自治誠切如此,可謂得為學之本矣。”
例子 根據同學們所提的意見和批評,檢查自己,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語法 作謂語、定語;用於勸誡人
典故
有錯誤就改正,沒有錯誤就加以勉勵。
語出《論語.學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朱熹集注:“曾子以此三者日省其身,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清.梁紹壬《兩般雨盫隨筆》卷五:“先文莊公在政府,或有以公庇護同鄉言於上。旦召公謂曰:‘人言爾庇護同鄉,自後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公頓首對曰:‘臣領皇上無則加勉之訓。’”毛澤東《論聯合政府》:“實行‘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言者無罪,聞者足戒’、‘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這些中國人民的有益的格言,正是抵抗各種政治灰塵和政治微生物侵蝕我們同誌的思想和我們黨的肌體的唯一有效的方法。”
近義詞 反躬自省 , 虛心納諫
反義詞 文過飾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