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有條有理
拚音 yǒu tiáo yǒu lǐ
解釋 形容層次、脈絡清楚。
出處 《尚書·盤庚上》:“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孔安國傳:“如網在綱,各有條理而不亂也。”
例子 他那口齒的清白,措辭的簡潔,思路的有條有理,的確是名不虛傳。(郭沫若《革命春秋·創造十年續篇》)
語法 作定語、狀語、補語;指人的思維、辦事等
典故
《書.盤庚上》“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孔安國傳:“如網在綱,各有條理而不亂也。”後用“有條有理”形容做事、講話、寫作等步驟或理義層次分明,順暢而不亂。
清.吳趼人《近十年之怪現狀》一四回:“又操了一枝好文筆,發起議論來,無論新學舊學,都說得有條有理,因此人家送他一個綽號,叫做‘浦明理’。”茅盾《憶冼星海》:“對於音樂,我是十足的門外漢,我不能有條有理告訴你:《黃河大合唱》的好處在哪裏。”
近義詞 頭頭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