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一言九鼎
拚音 yī yán jiǔ dǐng
解釋 九鼎:古代國家的寶器,相傳為夏禹所鑄。一句話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說話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出處 《史記·平原君列傳》:“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於九鼎大呂。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勝不敢複相士。” 一言九鼎的故事
例子 你若是專家或者要人,一言九鼎,那自當別論。(朱自清《很好》)
語法 作主語、謂語、定語;指重信用
九鼎:古代傳說夏禹鑄九鼎,象征九州,夏、商、周三代時奉為傳國之寶。
此典指平原君趙勝稱讚毛遂回答楚考烈王的一席話,使趙國的威望提高,比九鼎寶器還要尊貴。
後以此典比喻能言善辯之士的一席話就能成大事,其作用之大相當於九鼎寶器一樣尊貴。
平原君趙勝在機智辯才毛遂之幫助下,與楚考烈王簽訂了趙、楚聯盟,楚即將出兵解救趙都邯鄲(今河北邯鄲)之圍,共同抗秦。
平原君與楚考烈王訂立了合縱南北聯盟的盟約回去,回到趙國,說道:“我不敢再觀察人才了。我觀察人才,多到近一千人,少說也有幾百人,自己認為不會漏掉天下一個人才,現在竟把毛先生漏掉了。毛先生這次一到楚國,使得趙國的威望比九鼎、大呂寶器還要受人尊重。毛先生憑著善辯之口才,勝過了百萬大軍。我再不敢觀察人才了。”於是把毛遂當作尊貴的客人。
此典又作“重九鼎”。
【出典】:《史記》卷76《平原君虞卿列傳》2368頁:“平原君已定從(zōng縱,合縱南北聯盟盟約)而歸,歸至於趙。曰:‘勝不敢複相(xiàng向,觀察)士。勝相士多者千人,寡者百數,自以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於毛先生而失之也。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於九鼎大呂(周廟大鍾)。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勝不敢複相士。’遂以為上客。”
【例句】:宋·陸遊《儒生》:“用可重九鼎,窮寧直一錢。” 清·馮桂芬《致曾侯相書》:“執事一言九鼎,或有以息其議,甚善。” 清·李海觀《歧路燈》5回:“二位老師,一言九鼎。” 陳毅《記遺言》:“碧血長江流不盡,一言九鼎重千秋。”
反義詞 人微言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