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一狐之腋
拚音 yī hú zhī yè
解釋 腋:指狐狸腋下的皮毛。一隻狐狸腋下的皮毛。比喻珍貴的東西。
出處 《史記·趙世家》:“吾聞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例子 百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十三回)
語法 作賓語;比喻少量而珍貴的東西
故事 春秋末期,晉國卿士趙國奠基人趙簡子十分喜歡周舍直言不諱。周舍曾經立於趙簡子門下三日三夜,說自己願意效犬馬之勞。周舍死後,趙簡子每天隻能聽到一遍頌揚與讚美之詞,他非常失望,認為眾多平庸之人不如周舍,就像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一樣
本謂一隻狐狸腋(yè業,上肢與肩臂連接處)下的皮毛。
此典指趙簡子比喻千張羊皮不如一張狐狸腋下的皮毛珍貴,是感歎眾多唯唯諾諾的人,不如一個敢於講話、敢於爭論的正直敢言之臣。
後以此典比喻人才難得;或比喻珍的物品。
趙簡子,即趙鞅。
又名誌父,也稱趙孟。
春秋末年晉國的卿。
在晉卿內訌中打敗範氏、中行氏。
晉定公十九年(前493年),襲擊護送糧餉給範氏的鄭兵,大勝。
他戰勝範氏、中行氏後,擴大封地,奠定以後建立趙國之基礎。
趙簡子有個家臣叫周舍,喜歡直言規勸。
周舍死後,簡子每次主持朝會處理政事,常不高興,大夫們請罪,趙簡子說:“你們沒有罪。我聽說一千張羊皮也不如一張狐狸腋下的皮毛。你們參加朝會,我隻聽到唯唯諾諾之應承聲,聽不到周舍那樣鄂鄂之爭辯聲,我因此這個憂慮。”趙簡子亦因此能夠歸附趙邑的人,安撫晉國的人。
此典又作“一狐腋”。
【出典】:《史記》卷43《趙世家》1792頁:“趙簡子有臣曰周舍,好直諫。周舍死,簡子每聽朝,常不悅,大夫請罪。簡子曰:‘大夫無罪。吾聞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諸大夫朝,徒聞唯唯(恭敬而順從的應答詞),不聞周舍之鄂鄂(同“諤諤”),直言爭辯),是以憂也。
’簡子由此能附趙邑而懷晉人。
”
【例句】:宋·蘇軾《送程之邵簽判赴闕》:“從來一狐腋,或出五羖皮。” 清·李汝珍《鏡花緣》83回:“百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近義詞 一狐之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