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城狐社鼠
拚音 chéng hú shè shǔ
解釋 社:土地廟。城牆上的狐狸,社廟裏的老鼠。比喻依仗權勢作惡,一時難以驅除的小人。
出處 《晏子春秋·內篇問上》:“夫社,束木而塗之,鼠因而托焉,薰之則恐燒其木,灌之則恐敗其塗。此鼠所以不可得殺者,以社故也。”《晉書·謝鯤傳》:“隗誠始禍,然城狐社鼠也。”
例子 以事論,則現在的教育界中實無豺虎,但有些城狐社鼠之流,那是當然不能免的。(魯迅《華蓋集·“公理”的把戲》)
語法 作賓語、定語;比喻仗勢作惡的小人
原作社鼠,後演化為城狐社鼠。
分別指在城牆上安家的狐狸和在土地廟安家的老鼠,比喻仗勢作惡的人。
齊景公問晏子,治理國家首先要防止什麽?晏子回答說,首先應該防止社鼠。
齊景公問道,你說的是什麽意思?晏子回答道,祭祀土地的社是把許多木頭排起來塗上顏色而建造的,老鼠往往跑來棲身。
用煙熏它恐怕燒了木頭,用水灌它又怕損壞了木頭上的漆色。
這樣看來,老鼠所以不好殺,是因為有社的緣故。
對於一個國家來說,也有社鼠,就是那些在君主左右的人。
對內隱蔽好壞是非於君上,對外則倚仗國君的勢力欺壓百姓,不殺他們,就要出亂子;要殺他們,又有君主出麵保護,這就是一個國家的社鼠啊!
【出典】:《晏子春秋·內篇問上》:“景公問於晏子曰:‘治國何患?’晏子對曰:‘患夫社鼠。’公曰:‘何謂也?’對曰:‘夫社,束木而塗之,鼠因往托焉。熏之則恐燒其木,灌之則恐敗其塗,此社鼠所以不可得殺者,以社故也。夫國亦有社鼠,入主左右是也,內則蔽善惡於君上,外則賣權重於百姓,不誅之則為亂,誅之則為人主所案據腹而有之,此亦國之社鼠也。’”
【例句】:唐·房玄齡《晉書·謝鯤傳》:“(王敦)謂鯤曰:‘劉隗奸邪,將危社稷,吾欲除君側之惡,匡主濟時,何如?,對曰:‘隗誠始禍,然城狐社鼠也。’” 清·洪升《長生殿·疑讖》:“不堤(提)防柙虎樊熊,任縱橫社鼠城狐。”
近義詞 狐假虎威
反義詞 光明正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