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搖頭晃腦
拚音 yáo tóu huàng nǎo
解釋 晃:搖動。腦袋搖來搖去。形容自己感覺很有樂趣或自己認為很不差的樣子。
出處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二回:“怎奈他不來理論這話,倒瞪著兩隻眼睛,搖頭晃腦,指手畫腳。”
例子 搖頭晃腦的讀起來,真是音調鏗鏘,使人不自覺其頭暈。(魯迅《二心集·善於翻譯的通信》)
語法 作謂語、狀語、定語;指人的神態
典故
晃:搖動。
腦袋搖來搖去,形容舊時讀書吟誦的姿態或自得其樂、自以為是的樣子。
《負曝閑談》一一回:“這溧陽監生對麵,有個揚州甘泉縣老貢生,搖頭晃腦道:‘我的念給你們聽。’”魯迅《二心集.關於翻譯的通信》:“最好懂的自然是《天演論》,桐城氣息十足,連字的平仄也都留心。搖頭晃腦的讀起來,真是音調鏗鏘。”姚雪垠《李自成》二卷二四章:“打仗不是繡花,同敵相遇,二馬相交,三兩下子就要結果敵人,沒有讓你搖頭晃腦細細端詳的工夫。”亦作“搖頭擺腦”。
郭沫若《關於宋玉》三:“就是我自己在幼年的時候,讀起來也曾搖頭擺腦,擊節三歎過,然而在今天看來,實在是受不下了。”巴金《沉落》:“〔他〕手裏拿了一卷線裝書,搖頭擺腦地低聲誦著。”
英語 assume an air of self-conceit by wagging one's head
法語 se balancer d'un air satisf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