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揚湯止沸
拚音 yáng tāng zhǐ fèi
解釋 把鍋裏開著的水舀起來再倒回去,使它涼下來不沸騰。比喻辦法不徹底,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出處 漢·枚乘《上書諫吳王》:“欲湯之滄,一人炊之,百人揚之,無益也;不如絕薪止火而已。”《三國誌·魏書·劉廙傳》:“揚湯止沸,使不焦爛。”
例子 臣聞~,不如去薪;潰癰之痛,勝於養毒。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回
語法 作謂語、定語;指治標不治本
故事 東漢末年,劉廙因哥哥劉望之被荊州刺史劉表所殺就去投奔曹操,他的弟弟劉偉是行刺曹操的案犯魏諷的同黨,按律劉廙也應處死,可曹操愛惜人才並沒有殺他。劉廙給曹操寫一封信,感謝曹操揚湯止沸救命之恩,讓他枯木生花
《漢書.枚乘傳》:“欲湯之滄,一人炊之,百人揚之,無益也,不如絕薪止火而已。”指從鍋中舀起開水再倒回去,想製止水的沸滾。
後遂以“揚湯止沸”比喻辦法不對,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三國誌.董卓傳》“卓未至,進敗”裴鬆之注引《典略》載卓表:“臣聞揚湯止沸,不如滅火去薪。”清 吳樾《意見書》:“滿洲政府,實中國富強第一大障礙。欲救亡而思扶滿,真是揚湯止沸,抱薪救火。”亦比喻暫時救急。
《三國誌.劉廙傳》:“臣罪應傾宗,禍應覆族。遭乾坤之靈,值時來之運,揚湯止沸,使不燋爛。”清 鈕琇《觚賸.惠士陳言》:“以致魚泣釜中,未見揚湯止沸;猿啼樹裏,更逢遭火燒林。”
近義詞 縱風止燎
反義詞 釜底抽薪
英語 ineffectual remedy as one who tries to stop water from boiling by scooping it up and pouring it back
日語 なまぬるくて問題を徹底的(てっていてき)に解決(かいけつ)しないやり方(か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