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形跡可疑
拚音 xíng jì kě yí
解釋 舉動和神色值得懷疑。
出處 清·蒲鬆齡《聊齋誌異·房文淑》:“鄧以形跡可疑,故亦不敢告人,托之歸寧而已。”
例子 貼在教務處罵他的紙條,確有點過火,但也是他形跡可疑所致。(魯迅《兩地書》一一)
語法 作謂語、定語;指人的舉動和神色
典故
舉止和神色令人懷疑。
《清史稿.王茂蔭傳》:“各處捕獲難民,指為形跡可疑,嚴訊楚毒。”《文明小史》一五回:“看見有形跡可疑的,以及箱籠斤兩重大的,都要叫本人打開給他查驗。”魯迅《兩地書》一一:“貼在教務處罵他的紙條,確有點過火,但也是他形跡可疑所致。”
近義詞 行跡可疑
英語 of suspicious appearance
日語 挙動不審(きょどうふしん)である
德語 sich durch sein Verhalten verdǎchtig ma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