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無敵於天下
拚音 wú dí yú tiān xià
解釋 天下都沒有對手。形容力量強大無比。
出處 《孟子·公孫醜上》:“無敵於天下者,天吏也。”
例子 隻有國家強大才能~。
語法 作謂語、定語;指天下無敵
故事 戰國時期,孟子的學生向孟子請教如何才能使國家昌盛強大與無敵於天下。孟子回答他:首先是尊重、任用有德有才的賢人,帶動士人為國效力;其次為商人提供場地,不征賦稅;邊境卡哨對旅客不收稅,對農田不征稅,免除勞役等
原為孟子頌揚仁政之語,後則泛指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精神,孟子認為,尊重和使用士人,發展工商,減免賦稅等五項是衡量一個國君是否實行“仁政”的五項標準。
他說,如果能做到上述五點,那麽,鄰國的老百姓便會對那裏的國君象父母一樣愛慕。
假如別國要來進犯,也就好象帶領他的兒女去攻打他們的父母一樣。
從有人類以來,是沒有能夠成功的。
這樣,在天下就沒有敵手。
天下無敵的人,就是上天派到下界的使者。
要是這樣還不能統一天下,那是沒有的事。
【出典】:《孟子·公孫醜》上:“信能行此五者,則鄰國之民,仰之若父母矣。率其子弟,攻其父母,自有生民以來,未有能濟者也。如此,則無敵於天下。無敵於天下者,天吏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例句】:羅貫中《三國演義》64回:“(曹)操謂(張)鬆曰:‘吾視天下鼠輩猶草芥耳。大軍到處,戰無不勝,攻無不取……汝知之乎?’鬆曰:‘丞相驅兵到處,戰必勝,攻必取,鬆亦素知。昔日濮陽攻呂布之時,宛城戰張繡之日;赤壁遇周郎,華容逢關羽;割須棄袍於潼關,奪船避箭於渭水:此皆無敵於天下也。’操大怒。”
近義詞 天下無敵
德語 auf der Erde vǒllig unbesieg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