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察察為明
拚音 chá chá wéi míng
解釋 察察:分析明辨;明:精明。形容專在細枝末節上顯示精明。
出處 《晉書·皇甫謐傳》:“欲溫溫而和暢,不欲察察而明切也。”
例子 恰好遇了一位兩江總督,最是以察察為明的,聽見人說這管帶不懂駕駛,便要親自去考察。(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十八回)
語法 作謂語;形容自以為精明而得意
典故
《晉書.皇甫謐傳》:“若乃聖帝之創化也,參德乎二皇,齊風乎虞 夏,欲溫溫而和暢,不欲察察而明切也。”《舊唐書.張蘊古傳》:“勿渾渾而濁,勿皎皎而清,勿沒沒而暗,勿察察而明。”後因以“察察為明”謂在細枝末節上用心而自以為明察。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七八回:“恰恰遇到了一位兩江總督,最是察察為明的。”範文瀾 蔡美彪等《中國通史》三編一章一節:“隋文帝憑個人權術,察察為明,功臣舊人,多因罪小罰重,殺逐略盡。”
近義詞 察察而明
英語 be keen in trivial matt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