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殘編斷簡
拚音 cán biān duàn jiǎn
解釋 指殘缺不全的書籍。
出處 北周·庚信《謝滕王集序啟》:“某本乏財用,無多作述……至如殘編落簡,並入塵埃;赤軸青箱,多從灰燼。
例子 那軍警執著火炬,照耀如同白晝,忽到這處,忽到那處,目光灼灼,東張西望,最注意的是片紅隻字,殘編斷簡。(《民國演義》第五十回)
語法 作賓語、定語;指殘缺不全的書籍
典故
編:古時用以穿聯竹簡的皮條或繩索。
簡:竹簡。
指殘缺不全的書籍。
語本北周.庾信《謝滕王集序啟》:“某本乏材用,無多作述……至如殘編落簡,並入塵埃,赤軸青箱,多從灰燼。”範長江《中國的西北角.祁連山北的旅行.一○》:“千佛洞藏有千餘年來之各種珍貴文獻,清末為英國大探險家斯坦因所發覺,盜竊殆盡。現在……敦煌本地人士所有者不過千萬分之一之殘編斷簡而已。”
近義詞 斷編殘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