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兵連禍結
拚音 bīng lián huò jié
解釋 兵:戰爭;連:接連;結:相聯。戰爭接連不斷,帶來了無窮的災禍。
出處 《漢書·匈奴傳》:“雖有克獲之功,胡輒報之,兵連禍結,三十餘年。”
例子 北洋軍閥,勾結帝國主義,形成各霸一方的封建割據,橫征暴斂、兵連禍結,內憂外患、民不聊生,全國人民如處在水深火熱之中。
語法 作謂語、定語、分句;用於持久的戰爭
典故
兵:指戰爭。
戰爭連續不斷,災禍接踵而來。
《漢書.匈奴傳下》:“兵連禍結,三十餘年。”明.劉基《前江淮都轉運鹽使宋公政績記》:“兵連禍結,塗炭平民,耗損國用,悔之何及。”亦作“禍結兵連”。
《後漢書.鮮卑傳》:“禍結兵連,豈得中休。”元.無名氏《梧桐葉》一折:“等閑離別,一去故鄉音耗絕;禍結兵連,嬌鳳雛鸞沒信傳。”
英語 war-ridd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