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本末倒置
拚音 běn mò dào zhì
解釋 本:樹根;末:樹梢;置:放。比喻把主次、輕重的位置弄顛倒了。
出處 金·無名氏《綏德州新學記》:“然非知治之審,則未嚐不本末倒置。”
例子 該簡者你卻詳而不簡,該詳者你又簡而不詳。本末倒置,批評你還不願意?亂彈琴!(曲波《林海雪原》一二)
語法 作謂語、賓語、定語;指弄錯事物的輕重主次
歇後語 木橛頭作笆樁
典故
本:樹根。
末:樹梢。
置:放。
謂顛倒了事物的主次輕重。
宋.朱熹《答呂伯恭》:“昨所獻疑,本末倒置之病,明者已先悟其失。”梁啟超《中國國會製度私議》三:“今本末倒置若此,其危及國家統一之基礎,又何怪焉。”曲波《林海雪原》一二:“該簡者而你卻詳而不簡,該詳者而你又簡而不詳。本末倒置,批評你還不願意?亂彈琴!”
英語 cart before the horse
俄語 стáвить с ног нá голову
日語 本末を転倒する
法語 mettre la charrue devant les boeufs
德語 Unwesentliches für Wesentliches halt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