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
鞠躬盡力,死而後已 | 恭敬勤謹,盡心竭力工作,一直到死為止。 |
看菜吃飯,量體裁衣 | 量體:用尺量身材的大小長短。裁:裁剪。比喻根據具體情況辦事。 |
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 佛教語。意指塵世如同苦海,無邊無際,隻有悟道,才能獲得超脫。亦以比喻罪惡雖重,隻要悔改,便有出路。 |
來者不善,善者不來 | 來的不懷善意,有善意的不會來。 |
流水不腐,戶樞不螻 | 比喻經常運動的東西不易受侵蝕。同“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
麻雀雖小,肝膽俱全 | 比喻事物體積或規模雖小,具備的內容卻很齊全。 |
明察秋毫,不見輿薪 | 目光敏銳,可以看清鳥獸的毫毛,而看不到一車柴草。比喻為人精明,隻看到小節,看不到大處。 |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 魔:惡鬼;道:道行,道法。比喻正義始終壓倒邪惡。 |
明槍好躲,暗箭難防 | 指公開攻擊容易對付,暗地陷害劫難於防備。亦作“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 指劉邦將從漢中出兵攻項羽時,故意明修棧道,迷惑對方,暗中繞道奔襲陳倉,取得勝利。陳倉,古縣名,在今陝西省寶雞市東。 |
無根之木,無源之水 | 比喻沒有根據的事物。 |
無麵目見江東父老 | 以之為羞見故鄉人之典實。 |
無天於上,無地於下 | 原指軍將臨戰奮不顧身。 |
無源之水,無本之末 | 沒有源頭的水,沒有根的樹。比喻沒有基礎的事物。 |
寧可清貧,不作濁富 | 寧願清白而遭受貧困,決不汙濁而享受富貴。 |
寧可玉碎,不能瓦全 | 寧做玉器被打碎,不做陶器得保全。比喻寧願為正義而死,不願苟全性命。 |
寧為雞口,無為牛後 | 比喻寧居小者之首,不為大者之後。 |
寧為雞口,毋為牛後 | 比喻寧居小者之首,不為大者之後。同“寧為雞口,無為牛後”。 |
跑了和尚跑不了廟 | 指縱然一時躲掉,但由於其他無法擺脫的牽累,最後還是無法脫身。 |
跑了和尚跑不了寺 | 指縱然一時躲掉,但由於其他無法擺脫的牽累,最後還是無法脫身。同“跑了和尚跑不了廟”。 |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 百姓本沒有罪,因身藏璧玉而獲罪。原指財寶能致禍。後亦比喻有才能、有理想而受害。 |
千錘打鑼,一錘定音 | 比喻在眾說紛紜的情況下發表決定性的意見。 |
千金用兵,百金求間 | 極言用兵時離間對方的重要。 |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 指將才難得。 |
千裏餽糧,士有饑色 | 指遠糧不解近饑。 |
千裏之堤,潰於蟻穴 | 堤:堤壩;潰:崩潰;蟻穴:螞蟻洞。一個小小的螞蟻洞,可以使千裏長堤潰決。比喻小事不慎將釀成大禍。 |
千棰打鑼,一棰定聲 | 比喻在眾說紛紜的情況下發表決定性的意見。同“千錘打鑼,一錘定音”。 |
前不巴村,後不著店 | 巴:靠近。著:挨著。前麵沒有村子,後麵沒有旅店。形容走遠路走到野外荒郊,找不到歇腳住宿的地方。 |
前門去虎,後門進狼 | 比喻趕走了一個敵人,又來了一個敵人。同“前門拒虎,後門進狼”。 |
前人種樹,後人乘涼 | 比喻前人為後人造福。亦作“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
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 指空前絕後。亦用作諷刺。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 青從藍草中提煉出來,但顏色比藍草更深。 |
取法乎上,僅得乎中 | 取上等的為準則,也隻能得到中等的。指做事要高標準嚴要求。 |
讓禮一寸,得禮一尺 | 比喻以禮相讓,事雖微而獲益必大。 |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 犯:侵犯。人家不侵犯我,我也不侵犯人家。 |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 舊時指人不替自己打算,就會為天地所不容。 |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 太陽升起就起來勞動,太陽下山就休息。原指上古人民的生活方式,後亦泛指單純簡樸的生活。 |
日中則昃,月滿則虧 | 太陽到了正午就要偏西,月亮盈滿就要虧缺。比喻事物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向相反的方向轉化。 |
如魚飲水,冷暖自知 | 泛指自己經曆的事,自己知道甘苦。同“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
塞翁失馬,安知非福 | 比喻一時雖然受到損失,也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處。也指壞事在一定條件下可變為好事。同“塞翁失馬”。 |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 比喻一時雖然受到損失,也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處。也指壞事在一定條件下可變為好事。同“塞翁失馬,安知非福”。 |
三分似人,七分似鬼 | 詈詞。罵人長相難看。 |
三分像人,七分似鬼 | 罵人的話。罵人長相難看。 |
三分像人,七分像鬼 | 形容人長相醜陋,也指人遭疾病或其折磨後不成人樣子。 |
三日打魚,兩日曬網 | 比喻對學習、工作沒有恒心,經常中斷,不能長期堅持。 |
山河易改,本性難移 | 指習慣成性,很難改變。 |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 謂行善和作惡到頭來都有報應。 |
上無片瓦,下無卓錐 | 形容一無所有,貧困到無立足之地。 |
身在江湖,心懸魏闕 | 魏闕:古代宮門外高大的建築,用作朝廷的代稱。舊指解除官職的人,仍惦記著進朝廷的事。後常用以諷刺迷戀功名寶貴的假隱士。 |
身在林泉,心懷魏闕 | 舊指解除官職的人,仍惦記著進朝廷的事。後常用以諷刺迷戀功名寶貴的假隱士。同“身在江湖,心存魏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