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名下無虛
拚音 míng xià wú xū
解釋 原意是名氣大的人一定有真才實學。後比喻名不虛傳。
出處 《陳書·姚察傳》:“沛國劉臻,竊於公館訪《漢書》疑事十餘條,並為剖析,皆有經據。臻謂所親曰:‘名下定無虛士。’”
例子 今得幸遇,真是名下無虛。(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五十二回)
語法 作謂語、賓語、定語;比喻名不虛傳
典故
《陳書.姚察傳》:“沛國劉臻,竊於公館訪《漢書》疑事十餘條,並為剖析,皆有經據。臻謂所親曰:‘名下定無虛士。’”意思是負有盛名的人必有實學。
後用“名下無虛”形容名實相符,名不虛傳。
《鏡花緣》八八回:“果能文不起草,走筆立就,那才算得名下無虛哩。”
近義詞 名不虛傳
反義詞 名不副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