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龍驤虎步
拚音 lóng xiāng hǔ bù
解釋 象龍馬昂首,如老虎邁步。形容氣慨威武雄壯。
出處 三國魏·嵇康《卜疑》:“將如毛公藺生之龍驤虎步,慕為壯士乎?”《三國誌·魏書·陳琳傳》:“今將軍總皇威,握兵要,龍驤虎步,高下在心。”
例子 公龍驤虎步,嘯吒風雲。(《宋書·高祖紀》)
語法 作謂語、定語;形容氣慨威武雄壯
典故
龍:龍馬,即駿馬。
驤:馬昂頭。
象駿馬高昂著頭,象猛虎邁著矯健的步子,形容威武雄壯。
東漢末,何進欲招四方猛將進京,誅殺宦官。
陳琳(事跡見前“掩目撲雀”條)進諫說:“如今將軍您掌握朝廷和軍政大權,威武雄壯,氣度不凡,隻要相機行事,對付他們無異於用熊熊燃燒的火爐去燒細小的毛發。現在應當施展您的威力,做事當機立斷,上合天意,下順人心,反而征召四方將領入京,大兵到來,必然強者為雄,好比是倒拿著武器,把柄交給別人,這樣做不但不會成功,隻會招致禍亂。”
【出典】:《三國誌·魏書》《陳琳傳》卷21第600頁:“進欲誅諸宦官,太後不聽,進乃召四方猛將,並使引兵向京城,欲以劫恐太後。琳諫進曰:‘……今將軍總皇威,握兵要,龍驤虎步,高下在心,以此行事,無異於鼓洪爐以燎毛發。’”
【例句】:南朝·徐陵《陳公九錫文》:“公龍驤虎步,嘯吒風雲,山靡堅城,野無強陣,清妖氛於灨石,滅沴氣於雩都,此又公之功也。”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38回:“龍驤虎視安乾坤,萬古千秋名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