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六月飛霜
拚音 liù yuè fēi shuāng
解釋 舊時比喻有冤獄。
出處 唐·張說《獄箴》:“匹夫結憤,六月飛霜。”
例子 琴言忽然放聲大哭,這一哭真有三年不雨之冤,~之慘。 清·陳森《品花寶鑒》第四十四回
語法 作賓語、定語;比喻有冤獄、冤情
典故
《文選.江淹〈詣建平王上書〉》:“昔者賤臣叩心,飛霜擊於燕地。”李善注引《淮南子》:“鄒衍盡忠於燕惠王,惠王信讒而係之。鄒子仰天而哭,正夏而天為之降霜。”按,今本《淮南子》無此文。
《初學記》卷二引作“夏五月,天為之下霜”。
漢 王充《論衡.感虛》:“鄒衍無罪,見拘於燕,當夏五月,仰天而歎,天為隕霜。”後以“六月飛霜”稱冤獄或指冤情感天動地。
唐 張說《獄箴》:“匹夫結憤,六月飛霜。”清 蒲鬆齡《擬上因亢旱躬禱南郊群臣謝表》:“若乃六月飛霜,未雪高賢之獄;三年不雨,隻因孝婦之冤。”
近義詞 飛霜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