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困獸猶鬥
拚音 kùn shòu yóu dòu
解釋 被圍困的野獸還要作最後掙紮。比喻在絕境中還要掙紮抵抗。
出處 《左傳·定公四年》:“困獸猶鬥,況人呼?” 困獸猶鬥的故事
例子 況困獸猶鬥,背城一戰,尚有不可測之事乎?(明·馮夢龍《東周列國誌》第七十九回)
語法 作謂語、賓語、分句;指在絕境中掙紮
比喻陷於絕境的勢力,因不甘心滅亡而垂死掙紮。
公元前597年,晉國在與楚國爭霸中失敗。
晉軍主帥荀林父以作戰失利請求處死自己,晉景公想答應他。
這時,晉大夫士渥濁勸阻他說:“從前,城濮之戰時,晉國雖然打敗了楚國,但是先君文公仍然麵有憂容。他說:‘楚國雖然打了敗仗,但是楚軍統帥成得臣還在,困獸猶鬥,何況成得臣是楚國的令尹?’隻是在楚成王殺了得臣之後,文公才高興起來。楚國也因此很長時間沒有恢複元氣。現在您如殺掉荀林父,實際上是使楚國勝上加勝,我們也就無力和楚國競爭霸業了。”
【出典】:《左傳·宣公十二年》:“秋,晉師歸,桓子請死,晉侯欲許之。士貞子諫曰:‘不可。城濮之役,晉師三日穀,文公猶有憂色。左右曰:‘有喜而憂,如有憂而喜乎?’公曰:‘得臣猶在,憂未歇也。困獸猶鬥,況國相乎?’及楚殺子玉,公喜而後可知也。……今天或者大警晉也,而又殺林父以重楚勝,其無乃久不競乎?’”
【例句】:《左傳·定公四年》:“夫概王曰:‘困獸猶鬥,況人乎?’” 南朝宋·範曄《後漢專·皇甫嵩傳》:王困圍陳倉,嵩進兵擊之。
董卓曰:“不可。兵法,窮寇勿追,歸眾勿迫。今我追困,是迫歸眾,追窮寇也。困獸猶鬥,蜂蠆有毒,況大眾乎!”
反義詞 放下屠刀 , 自行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