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易地則皆然
拚音 yì dì zé jiē rán
解釋 易:更換;皆然:都一樣。改換到別人的環境,也會像別人那樣看待問題
出處 戰國·鄒·孟軻《孟子•離婁下》:“禹、稷、顏子易地則皆然。”
例子 魯迅《端午節》:“現在學生出身的官僚就不少,和老官僚有什麽兩樣呢?‘~’。”
語法 作謂語、定語;用於書麵語
典故
易:更換。
皆然:都一樣。
原意是說禹、稷、顏回都是賢人,如果調換地位,他們的思想和行為也會是一樣的。
後泛指隻要人的思想信仰一樣,即使處在不同環境,表現也必然相同。
語出《孟子.離婁下》:“禹、稷、顏回同道。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饑者,由己饑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禹、稷、顏子,易地則皆然。”又“曾子、子思易地則皆然。”宋.王安石《與祖擇之書》:“孔子、孟子,書之策而善者也。皆聖人也,易地則皆然。”明.袁宏道《祗園寺碑文》:“釋迦、孔子,易地皆然。”清.章學誠《文史通義.文德》:“諸賢易地則皆然,未必識遜今之學究也。”魯迅《呐喊.端午節》:“現在學生出身的官僚就不少,和老官僚有什麽兩樣呢?‘易地則皆然’,思想言論舉動豐采都沒有什麽大區別。”
近義詞 易地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