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以匡不逮
拚音 yǐ kuāng bù dǎi
解釋 匡:匡正;不逮:不及,考慮不周的地方。達到改正不周全地方的目的。多用於請人提意見。
出處 《後漢書•李充傳》:“幸托椒房,位列上將。幕府初開,欲辟天下奇偉,以匡不逮,惟諸君博求其器。”
例子 上國是箕子開基,文明禮樂,自漢唐以來,世多碩輔。這幾人都是昔日盟友,相助分理,~。 清·陳忱《水滸後傳》第四十回
典故
匡:救助。
逮:及。
請人幫助自己做好力所不及的事。
常用作謙語。
語本《漢書.文帝紀》:“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者,以匡朕之不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