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畫蛇添足
拚音 huà shé tiān zú
解釋 畫蛇時給蛇添上腳。比喻做了多餘的事,非但無益,反而不合適。
出處 《戰國策·齊策二》:“蛇固無足,子安能,而外學其文,雖有賢師良友,若畫脂鏤冰,費日損功。” 畫蛇添足的故事
例子 將軍功績已成,威聲大震,可以止矣。今若前進,倘不如意,正如“畫蛇添足”也。(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一百十回)
語法 作賓語、定語;指多餘的事
比喻做事節外生枝,不但無益,反而壞事。
楚懷王時,楚國將領昭陽率楚軍伐魏,奪取八座城池,隨即移兵攻齊。
這時,齊王派陳軫為使者去見昭陽,先向他祝賀戰勝魏國之功。
而後問他按照楚國法令,打了勝仗,如何升官加爵。
昭陽說,官為上柱國,爵為上執珪。
陳軫問,比這再大的官是什麽?昭陽說,隻有令尹了。
陳軫說,但是楚國不能設置兩個令尹啊!我給你打個比方吧,楚國一個貴族祭祖後,賞賜其家人一壺酒。
家人商量說,一壺酒,幾個人不夠喝,一個人則綽綽有餘。
我們不如每個人在地上畫一條蛇,誰先畫成,誰就喝這壺酒。
有個人先畫成,端起酒要喝時又說,我還能給蛇畫個腳。
可是,他的蛇腳還未畫成,另一個人已畫成了蛇。
劈手奪過他的酒壺說,蛇本來沒有腳,你怎麽能給它畫起腳來。
便自己喝了那壺酒。
那個畫蛇添腳的人,反而未喝上酒。
現在您率楚軍打敗了魏國,攻取八城,又想攻打齊國,齊國對您十分畏懼,您的聲名已經足夠了。
再繼續打下去,就好象畫蛇添足一樣,下場是很可怕的。
昭陽覺得這些話十分有理,立即撤兵回國去了。
【出典】:《戰國策·齊策》二《昭陽為楚伐魏》:“昭陽為楚伐魏,覆軍殺將得八城,移兵而攻齊。陳軫為齊王使,見昭陽,再拜賀戰勝,起而問:‘楚之法,覆軍殺將,其官爵何也?’昭陽曰:‘官為上柱國,爵為上執珪。’陳軫曰:‘異貴於此者何也?’曰:‘唯令尹耳’。陳軫曰:‘令尹貴矣,王非置兩令尹也,臣竊為公譬可也?楚有祠者,賜其舍人巵酒。舍人相謂曰:‘數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餘。請畫地為蛇,先成者飲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飲之,乃左手持厄,右手畫蛇,曰:‘吾能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奪其巵曰:‘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遂飲其酒。為蛇足者,終亡其酒。今君相楚而攻魏,破軍殺將得八城,不弱兵,欲攻齊,齊畏公甚,公以是為名亦足矣,官之上非可重也。戰無不勝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後歸,猶為蛇足也。’昭陽以為然,解軍而去。”
【例句】:明·羅貫中《三國演義》110回:“將軍功績已成,威聲大震,可以止矣。今若前進,倘不如意,正如畫蛇添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