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海不揚波
拚音 hǎi bù yáng bō
解釋 比喻太平無事。
出處 明·梅鼎祚《玉合記·枯海》:“吾聞太平之世,海不揚波,安有今日。”
例子 ~萬國通,三吳閩浙各乘風。 清·陳恭尹《饒歌》
語法 作賓語、定語;比喻太平無事
典故
比喻天下太平。
清程恭尹《鐃歌》:“海不揚波萬國通,三吳閩浙各乘風。” ●《韓詩外傳》卷五: “〔周〕成王之時……有越嚐氏重九譯而至,獻白雉於周公。‘道路悠遠,山川幽深,恐使之未達也,故重譯而來。’ 周公曰: ‘吾何以見賜也?’ 譯曰: ‘吾受命國之黃發曰: 久矣,天之不迅風疾雨也。海不波溢也,三年於滋矣。’ ” 相傳周公攝政時,越嚐(裳)國來獻白雉,使臣對周公說,已有三年天上不刮大風,不下暴雨,海上不翻騰狂浪。
近義詞 風平浪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