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豐城劍氣
拚音 fēng chéng jiàn qì
解釋 指寶物是無法埋沒的。
出處 《晉書·張華傳》:傳說在吳滅晉興之時,鬥牛之間常有紫氣,豫章雷煥知是“寶劍之精,上徹於天”,其地在豐城。尚書張華到任後,於獄中挖出寶劍兩把,一名太阿,一名龍泉,紫氣也就消
例子 明·淩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三卷:“那‘~’是怎麽說?”
語法 作賓語、定語;用於書麵語
典故
晉 王嘉《拾遺記.昆吾山》載:相傳昔吳國武庫中的兵刃鐵器俱被黃、白二兔食盡,殺之,腹有鐵膽腎。
王乃召劍工,令鑄其膽腎以為劍,一雌一雄,後以石匣埋藏。
及晉中興,夜有紫氣衝鬥牛。
張華使雷煥為豐城縣令,掘而得之。
華與煥各佩其一。
後華遇害,失劍所在。
煥子佩其一劍,過延平津,劍鳴飛入水,亦失之。
又《晉書.張華傳》載:吳滅晉興之際,鬥牛間常有紫氣。
尚書張華請教於雷煥。
煥說“寶劍之精,上徹於天耳”。
並說劍在豫章 豐城。
華即補煥為豐城令。
“煥到縣,掘獄屋基,入地四丈餘,得一石函,光氣非常,中有雙劍,並刻題,一曰龍泉,一曰太阿。其夕鬥牛間氣不複見焉。”華、煥分佩二劍,後“華誅,失劍所在。煥卒,子華為州從事,持劍行經延平津,劍忽於腰間躍出墮水。使人汲水取之,不見劍,但見兩龍各長數丈。”自此二劍俱失。
後因用“豐城劍氣”讚美寶物或傑士,亦指寶物、傑士有待識者發現。
《二刻拍案驚奇》三:“豐城劍氣衝天表,雷煥、張華分寶。”清 王詒壽《答施均父書》:“夫豐城劍氣,待茂先而始騰;𨿅陽玉檢,遇子伯而增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