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豐筋多力
拚音 fēng jēn duō lì
解釋 豐:豐滿,豐實;筋:肌腱或骨頭上的韌帶;多:多餘。書法有筋骨,筆力雄健。比喻字體結構堅實而豐滿,筆力強勁有餘。
出處 宋·無名氏《宣和書譜》:“三國之初,字學缺然不講,繇於是為一家法,而議者謂其豐筋多力,有雲遊雨驟之勢。”
語法 作謂語、賓語;用於書法等
典故
唐.張彥遠《法書要錄一.晉衛夫人筆陣圖》:“善筆力者多骨,不善筆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謂之筋書,多肉微骨者謂之墨豬;多力豐筋者聖,無力無筋者病。一一從其消息而用之。”
衛夫人,晉人,名衛鑠,字茂猗,工書,隸書尤善,師鍾繇。
她曾說書法要多力而豐筋。
後遂以“豐筋多力”形容書法筆力矯健。
《宣和書譜四.唐韻上下》:“(鍾)繇於是時不溺流俗,傑然追古為一家法,而議者謂其豐筋多力,有雲遊雨驟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