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醉吐相茵
拚音 zuì tǔ xiāng yīn
解釋 後以這一典故喻指寬以待人必然會有好的回報。
出處 典出《漢書·丙吉傳》:“吉馭吏耆酒,數逋蕩,嚐從吉出, 醉歐丞相車上。西曹主吏白欲斥之,吉曰:‘以醉飽之失去士,使此人將複何所容?西曹地忍之,此不過汙丞相車茵耳。’遂不去也。”此馭吏為邊郡人,熟悉邊事,後來為防務工作提出切實有用的建議。
例子 無
相茵:丞相乘坐的車上鋪的墊子。
西漢丞相丙吉(?-前55年)字少卿,魯國(今山東曲阜)人。
丙吉對待下屬官吏寬宏仁愛,掩過揚善。
丙吉的隨員駕車吏嗜好喝酒,常擅離職守去貪杯。
有一次他隨丞相丙吉外出,飲醉後在丙吉的車上嘔吐。
主管官員向丙吉稟報,準備把此人驅逐走,另換別的車佚。
丙吉說:“隻因為醉酒的過失就趕走他,使他在社會上無法容身。不過是把丞相車墊弄髒了這樣的小過錯,你寬容一下就算了。”於是,此人就沒被辭去,後來還立了軍功。
後以此典寫醉後的過失,或為詠寬宏大量,不計人過的典故。
【出典】:《漢書》卷74《丙吉傳》3146頁:“(丞相丙吉)於官屬掾史,務掩過揚善。吉馭吏耆酒,數逋蕩,嚐從吉出,醉嘔丞相車上。西曹主吏白欲斥之,吉曰:‘以醉飽之失去士,使此人將複何所容?西曹地忍之,此不過汙丞相車茵耳。’遂不去也。”
【例句】:北周·庾信《周上柱國普屯威神道碑》:“允襲峻德,欽明審諭;不吝車茵,誰言溫樹。” 唐·王維《故太子太師徐公挽歌》:“猶思禦朱輅,不惜汙車茵。” 唐·羊士諤《臘夜對酒》:“傳觴稱厚德,不問吐車茵。” 唐·白居易《和劉汝州酬侍中長句》:“朱門陪宴多投轄,青眼留歡任吐茵。” 唐·元稹《送複夢赴韋令幕》:“西曹舊事多持法,慎莫吐他丞相茵。” 唐·段成式《和徐商賀盧員外賜緋》:“莫辭倒載吟歸去,看欲東山又吐茵。” 宋·蘇軾《大寒步至東坡贈巢三》:“故人千鍾祿,馭吏醉吐茵。” 宋·黃庭堅《思親汝州作》:“車上吐茵元不逐,市上有虎竟成疑。” 宋·張耒《戒醉》:“醉吐相茵君勿恃,丙公遺事久寥寥。” 宋·洪適《點絳唇·別帥憲》:“天末相逢,醉中不訝車茵汙。” 宋·韓元吉《滿江紅》:“丞相車茵端未惜,孟公好客聊無客。” 宋·陸遊《舟過玉津》:“莫倚諸公容此老,西曹那許吐車茵。” 清·宋琬《金太傅齋中賞牡丹》:“欲掃東門依幸舍,醉歸恐汙相君車。” 清·唐孫華《哭座主宛平王文靖公》:“閑有親朋偕賭墅,醉從狂客吐車茵。” 清·袁枚《歸舟回泊錫山喜晤拙修少宰別後卻寄四十韻》:“再踏天街雪,重汙相車茵。” 清·趙翼《秋帆製府挽詩》之4:“虛煩為我高懸榻,不及從公醉吐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