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風流儒雅
拚音 fēng liú rú yǎ
解釋 風流:有文采且不拘禮法;儒雅:學識深湛,氣度不凡。指人文雅灑脫,學識淵博。
出處 唐·盧照鄰《五悲·悲才難》:“杲之為人也,風流儒雅,為一代之和到此為止;昂之為人也,文章卓犖,為四海之隨珠。”
例子 杲之為人也,~,為一代之和到此為止;昂之為人也,文章卓犖,為四海之隨珠。 唐·盧照鄰《五悲·悲才難》
語法 作謂語、定語;指人舉止文雅灑脫
典故
風度美好,溫文爾雅。
北周.庾信《枯樹賦》:“殷仲文風流儒雅,海內知名,代異時移,出為東陽太守。”《敦煌變文集.父母恩重經講經文》:“高低盡道好兒郎,遠近皆言骨氣異;長成了身為大丈夫,風流儒雅真公子。”《鏡花緣》一九回:“而且無論男婦,都是滿臉書卷秀氣,那種風流儒雅光景,倒像都從這個黑氣中透出來的。”亦作“風流爾雅”。
《野叟曝言》四二回:“鸞吹向日隻知道始升博學能文,風流爾雅,不知他心術如何。”
近義詞 風流瀟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