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楚囚相對
拚音 chǔ qiú xiāng duì
解釋 形容人們遭遇國難或其他變故,相對無策,徒然悲傷。
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過江諸人,每至美日,輒相邀新亭,藉卉飲宴。周侯(周顗)中坐而歎曰:‘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皆相視流淚。唯王丞相(王導)愀然變色曰:‘當共戮力王室,克複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對!’”
例子
夫和婦楚囚相對,血淚滿襟臆。
★明·徐複祚《紅梨記憶友》
語法 作賓語、定語;指無法解脫
典故
楚囚,本指楚人之被俘者。
後以處境窘迫的人相聚稱為楚囚相對。
公元前582年,晉景公視察軍用倉庫,見到一個楚國打扮的囚徒,便問他是什麽人?官吏回答說,是鄭人所獻的楚國俘虜,名叫鍾儀。
晉侯讓人把他放出來,召見並且慰問他。
而且還詢問他的身世、職業和楚國國君等情況。
鍾儀在回答中,操楚音,並在言談話語中表現了強烈的故國之思,從而使晉侯對他非常尊重,特地派人把他送回楚國。
【出典】:《左傳·成公九年》:“晉侯觀於軍府,見鍾儀。問之曰:‘南冠而摯者,誰也?’有司對曰:‘鄭人所獻楚囚也。’使稅之,召而吊之。再拜稽首。”
【例句】: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唯王丞相愀然變色曰:‘當共戮力王室,克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對!’” 秋瑾《感時二首》:“楚囚相對無聊極,樽酒悲歌涕淚多。”
近義詞 楚囚對泣
反義詞 談笑自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