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楚弓楚得
拚音 chǔ gōng chǔ dé
解釋 楚國人丟失弓,拾到的仍是楚國人。比喻自己的東西雖然丟了,拾到它的人並不是外人。
出處 漢·劉向《說苑·至公》:“楚共王出獵而遺其弓,左右請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遺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孔子世家·好生》:“楚人失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
例子 如今恰恰的不曾動身,這個東西送上門來,楚弓楚得,豈有再容它已來複去的理?(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七回)
語法 作賓語、分句;比喻利未外溢
典故
漢.劉向《說苑.至公》:“楚共王出獵而遺其弓,左右請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遺弓,楚人得之,又何術焉?’仲尼(孔子字)聞之,曰:‘惜乎!其不大。亦曰人遺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促尼所謂大公也。”此事又見《孔子家語.好生》、《孔叢子》、《公孫龍子》。
楚王認為楚人失弓,楚人得弓,無需去找。
孔子覺得既然如此,那麽楚王的胸懷仍不夠寬大。
說“人失弓,人得弓”不是更好嗎?何必非“楚弓楚得”呢?後因稱東西雖然丟失,但從一定的範圍看,利並未外溢為“楚弓楚得”。
明.蘇複之《金印記》傳奇十二:“喜楚弓楚得,免被旁人笑。”
近義詞 得失相當 , 一失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