拚音
bǎi sī bù dé qí jiě
解釋
百:多次;解:理解。百般思索也無法理解。
出處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十三:“此真百思不得其故矣。”
例子
至誠於國至誠於道而流血成仁,若此者皆不誠之人所~也。 清·梁啟超《論宗教家與哲學家之長短得失》
語法
作謂語、賓語;指不可思議
典故
經過百般思索仍舊不能理解。
梁啟超《論宗教與哲學家之長短得失》:“至誠於國至誠於道而流血成仁,若此者皆不誠之人所百思不得其解者也。”
近義詞
百思不解
反義詞
理所當然
英語
can't understand after repeated thi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