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進思盡忠,退思補過
拚音 jìn sī jìn zhōng tuì sī bǔ guò
解釋 在朝廷做官,就忠心耿耿報效君主;辭官隱退時,就反省自己,以彌補過失。
出處 《左傳·宣公十二年》:“林父之事君也,進思盡忠,退思補過,社稷之衛也,若之何殺之?”
例子 故必~,庶幾無愧於夙夜在公之義。 清·無名氏《杜詩言誌》第五卷
語法 作分句;指忠心為國
典故
在朝做官就要竭盡忠心,報效君主;退朝下來就要省察自己,彌補過失。
舊時用作大臣事君的信條。
語出《孝經.事君章》:“子曰:‘君子之事上也,進思盡忠,退思補過。’”《左傳.宣公十二年》:“(荀)林父之事君也,進思盡忠,退思補過,社稷之衛也,若之何殺之?”《後漢書.何敞傳》:“敞聞事君之義,進思盡忠,退思補過。”宋.田錫《謝工部員外郎笏記》:“敢不進思盡忠,退思補過,上答乾坤之施,用明砥礪之心。”清.無名氏《杜詩言誌》卷五:“故必進思盡忠,退思補過,庶幾無愧於夙夜在公之義。”也單作〔退思補過〕。
《三國誌.魏誌.楊阜傳》:“退思補過,將順匡救,備致悉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