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唱籌量沙
拚音 chàng chóu liáng shā
解釋 把沙當做米,量時高呼數字。比喻安定軍心,製造假象來迷惑敵人。
出處 《南史·檀道濟傳》:“道濟夜唱籌量沙,以所餘少米散其上。”
例子 那時同了你高飛遠走,他怎生奈何我?這叫做~的計。 清·俞萬春《蕩寇誌》第七十二回
語法 作謂語、定語;指製造假象迷惑對方
唱:喊報。
籌:計數用具。
唱籌:唱數計籌。
將沙當作糧食計量,並高聲唱出所量數字。
後比喻以假充真,以無報有,掩蓋真象。
檀道濟(?一436年),高平金鄉(今山東金鄉)人。
東晉末年跟隨劉裕,屢立戰功,劉裕建宋後,以輔佐之功封永修縣公。
文帝劉義隆元嘉八年(公元431年)率兵伐魏,攻入河南,後因糧盡不得已退兵。
不久位進司空,由於威名太盛,為文帝所忌,被殺。
公元431年,檀道濟都督征討諸軍事,率軍伐魏,與魏軍大小三十餘戰多捷,兵至曆城,當時魏軍勢力強大,宋軍糧食用完,不得不退兵。
投降魏軍的士兵都說宋軍軍糧已盡,士卒憂懼,沒有鬥誌。
檀道濟於是在夜裏以沙充米計量,並高聲唱出數量,用剩下的一點兒米撤在沙子上,然後悄悄撤退。
早上,魏軍發現宋軍糧食充足,便不敢再追,反而認為降者撒謊。
檀道濟得以全師而還。
【出典】:《南史·檀道濟傳》卷15,446頁:“道濟時與魏軍三十餘戰多捷,軍至曆城,以資運竭乃還。時人降魏者具說糧食已罄,於是士卒憂懼,莫有固誌。道濟夜唱籌量沙,以所餘少米散其上。及旦,魏軍謂資糧有餘,故不複追,以降者妄,斬以徇。”
【例句】:清·俞萬春《蕩寇誌》第72回:“高俅曾受我恩,今尚不昧良心,挨他半個月,必不至於用強。且疏了他的防備,那時同了你高飛遠走,他怎生奈何我?這叫做唱籌量沙的計。” 清·薛雪《一瓢詩話》卷42:“出其不意,攻其無備,水以木罌而渡,沙可唱籌而量,兵之奇也。”
近義詞 唱沙作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