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寶山空回
拚音 bǎo shān kōng huí
解釋 走進到處是寶物的山裏,卻空手出來。比喻根據條件,本來應該有豐富的收獲,卻一無所得(多指求知)。
出處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離世間品》:“如人無手,雖至寶山,終無所得。”
例子 海外有兩句口號道劉好:“若臨歧舌不知韻,如入寶山空手回。”(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二十八回)
語法 作定語;比喻置身好的環境卻一無所獲
典故
比喻有良好的機遇卻白白錯過。
元楊暹《劉行首》第一折: “似此不肯度脫嗬,弟子怎了也!正是遇仙不成道。如到寶山空手回,” ●《心地觀經·離世間品》: “如人無手,雖至寶山,終無所得。” 《正法心經》: “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回。” 佛教認為人應該修道,如果不修道,就象到寶山去過,卻空手回來一樣。
近義詞 空入寶山回
反義詞 滿載而歸
英語 stay in treasure mountain but get not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