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唯利是圖
拚音 wéi lì shì tú
解釋 唯:隻有;圖:圖謀,追求。隻要有利可圖,什麽事都幹。
出處 《左傳·成公十三年》:“餘雖與晉出入,餘唯利是視。”
例子 原來這黃禍居鄉,唯利是圖,無惡不作。(清·頤瑣《黃繡球》第五回)
語法 作謂語、賓語、定語;指隻要有利就幹
原為“唯利是視”,形容隻要有利可圖就不擇手段地加以謀取。
公元前578年,晉厲公糾合九國諸侯伐秦。
行前,以大夫呂相為使赴秦,宣布兩國絕交。
他說,我們兩國,自先君獻公和貴國穆公以來,幾十年間,雖然時和時戰,但自寡君晉厲公即位以來,積極主張與秦和好,因而有前年兩國令狐之盟。
豈知此後不久,貴國即唆使楚、狄進攻我國。
對於貴國的這種朝秦暮楚的外交立場,楚國也十分討厭,特遣使臣前來告知我國。
據他們說,秦國求盟於楚時說,對著皇天上帝,秦國的三位先公,楚國的三位先王祝告:我國雖然和晉國有往來,隻是唯利是圖。
楚國國君十分討厭貴國反複無常,因此才將此公布於晉,以懲戒言行不一。
因此,我們九國諸侯才興師前來。
請你們權衡利弊,究竟是承認錯誤與諸侯締結盟約,還是雙方在戰場上較量一下。
秦國拒絕,終於發生了麻隧之戰,秦軍大敗而退。
【出典】:《左傳·成公十三年》:“楚人惡君之二三其德也,亦來告我曰:‘秦背令狐之盟,而來求盟於我,昭告昊天上帝、秦三公、楚三王曰,餘雖與晉出入,餘唯利是視。不穀惡其無誠德,是用宣之,以懲不壹。’”
【例句】:西晉·陳壽《三國誌·魏書·呂布傳》:“呂布有虓虎之勇,而無英奇之略,輕狡反覆,唯利是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