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停滯不前
拚音 tíng zhì bù qián
解釋 滯:滯留。停止下來,不繼續前進。
出處 清·梁啟超《生計學學說沿革小史》:“凡百學問,莫不發源於上右,而或則逐漸發達,或則停滯不前,彼停滯焉者,必有為之阻力者也。”
例子 社會是發展的、進步的,決不會停滯不前,或者倒退。
語法 作謂語、賓語、定語;指不繼續前進
歇後語 懸崖邊止步
典故
滯:積留,不流通。
停留下來,不繼續前進。
梁啟超《生計學學說沿革小史》:“凡百學問,莫不發源於上古,而或則逐漸發達,或則停滯不前,彼停滯焉者,必有為之阻力者也。”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馬克思主義一定要向前發展,要隨著實踐的發展而發展,不能停滯不前。”又有【踏步不前】。
茅盾《溫故以知新》:“如果有踏步不前的狀態,其原因何在?”
反義詞 銳意進取 , 馬不停蹄
英語 stagn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