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調和鼎鼐
拚音 tiáo hé dǐng nài
解釋 鼎:古代烹調食物的器具,三足兩耳;鼐:大鼎。於鼎鼐中調味。比喻處理國家大事。多指宰相職責。
出處 《舊唐書·裴度傳》:“果聞勿藥之喜,更喜調鼎之功。”
例子 司徒,你怎生立一人之下,坐萬人之上,調和鼎鼐,燮理陰陽。(元·無名氏《連環計》第二折)
語法 作謂語、賓語;多指宰相職責
典故
同“調鼎”。
唐 杜甫《上韋左相二十韻》:“沙汰江河濁,調和鼎鼐新。”《天雨花》一回:“長成必定功名顯,調和鼎鼐濟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