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滔滔不絕
拚音 tāo tāo bù jué
解釋 滔滔:形容流水不斷。象流水那樣毫不間斷。指話很多,說起來沒個完。
出處 五代後周·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走丸之辯》:“張九齡善談論,每與賓客議論經旨,滔滔不竭,如下阪走丸也。”
例子 斡離不得汪豹獻了李劉隘口,無人阻當,滔滔不絕,把十萬大兵盡數渡了黃河。(清·陳忱《水滸後傳》第二十回)
語法 作狀語、定語;形容話多
典故
滔滔:波浪滾滾流動、連續不斷的樣子。
形容話一句接著一句,說個不停。
老舍《四世同堂》二:“到最後,兩個人的談話必然的移到養花草上來,而二人都可以滔滔不絕的說下去。”亦作“滔滔不斷”。
《鏡花緣》八六回:“我故意弄這冷題目問他一聲,果然滔滔不斷,竟說出一大篇來。”亦作“滔滔不盡”。
《清史稿.傅山傳》:“與客談中州文獻,滔滔不盡。”亦作“滔滔不竭”。
《樂府詩集.郊廟歌辭一二.積善舞》:“飲福受胙,舞降歌迎。滔滔不竭,洪惟水行。”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走丸之辯》:“張九齡善談論,每與賓客議論經旨,滔滔不竭,如下阪走丸也。”
近義詞 源源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