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所向披靡
拚音 suǒ xiàng pī mǐ
解釋 所向:指力所到達的地方;披靡:潰敗。比喻力量所達到的地方,一切障礙全被掃除。
出處 《史記·項羽本紀》:“於是項王大呼馳下,漢軍皆披靡。”
例子 遂與其友鮮伯等百餘人,直犯秦陣,所向披靡,殺死秦兵無算。(明·馮夢龍《東周列國誌》第四十六回)
語法 作謂語、定語;指徹底清除
典故
所向:指風所吹到的地方。
披靡:草木隨風倒伏的樣子。
比喻力量所達到之處,敵人望風潰散或一切障礙皆被清除。
《史記.項羽本紀》:“於是項王大呼馳下,漢軍皆披靡。”《晉書.景帝紀》:“乃與驍騎十餘摧鋒陷陣,所向皆披靡。”《太平廣紀》卷一九一引《譚賓錄》:“唐太宗征遼東,駐蹕於陣。薛仁貴著白衣,握戟橐鞬,張弓大呼,所向披靡。”亦作“所向皆靡”。
《太平禦覽》卷三○二引《東觀漢記》:“〔賈複〕於是被羽先登,所向皆靡。諸將皆服其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