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素不相識
拚音 sù bù xiāng shí
解釋 素:平素,向來。向來不認識。
出處 元·尚仲賢《柳毅傳書》第四折:“我與你素不相識,一旦為你寄書,因而戲言,豈意遂為眷屬。”
例子 船兒隻管乘風破浪的一直的走,走向那素不相識的他鄉。(冰心《寄小讀者·通訊十八》)
語法 作謂語、定語;用於人
典故
素:向來,平素。
向來不認識。
陸瑁(?-239年),字子璋,吳郡吳縣華亭(今上海市鬆江)人,陸遜之弟,仕吳官至選曹尚書。
陸瑁為人很講義氣。
陳融、濮陽逸、蔣纂、袁迪等人誌向遠大而家境貧寒。
陸瑁和他們關係親密,有好吃的東西,不管多少,總是共同分享。
同郡人徐原,移居會稽,和陸瑁從來不認識,臨死之時寫遺書一封,把孩子托付給他。
陸瑁親自料理徐原的後事,並收養教育他的兒子。
【出典】:《三國誌·吳書》《陸瑁傳》卷57第1337頁:“及同郡徐原,爰居會稽,素不相識,臨死遺書,托以孤弱,瑁為起立墳墓,收導其子。”
【例句】:唐·李絳《奏事上怒旋激賞事》:“且臣之與承璀素不相識,又無嫌隙,隻是威福太盛,立損聖明,故不敢不言也。”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24:“五姐怒道:‘我與你素不相識,今當夤夜,何故自誇財勢,委生事端?’” 冰心《寄小讀者》18:“船兒隻管乘風破浪的一直的走,走向那素不相識的他鄉。”
近義詞 素昧平生
反義詞 一見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