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四體不勤,五穀不分
拚音 sì tǐ bù qín wǔ gǔ bù fēn
解釋 四體:指人的兩手兩足;五穀:通常指稻、黍、稷、麥、菽。指不參加勞動,不能辨別五穀。形容脫離生產勞動,缺乏生產知識。
出處 《論語·微子》:“丈人曰:‘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為夫子?’” 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故事
例子 我們新時代的青年絕不能做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書呆子。
語法 作定語、分句;指書呆子
典故
形容好吃懶做,不學無術。
子路跟著孔子周遊列國,有一天,子路遠落在後麵。
看見一個老人,用拐杖挑著除草農具。
便問他,您看見我的老師嗎?那個老人說,四肢不勞動,不認識五穀,誰曉得你的老師是什麽人?說完,便扶著拐杖去鋤草。
【出典】:《論語·微子》:“子路從而後,遇丈人,以杖荷。子路問曰:‘子見夫子乎?’丈人曰:‘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為夫子?’植其杖而芸。”
【例句】:唐·權德輿《數名詩》:“四體苟不勤,安得豐菽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