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四海之內皆兄弟
拚音 sì hǎi zhī nèi jiē xiōng dì
解釋 世界各國的人民都象兄弟一樣。
出處 《論語·顏淵》:“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四海之內皆兄弟的故事
例子 ~也,便收了罷。 明·徐渭《英烈傳》第六回
語法 作分句;指親如一家
故事 春秋時期,孔子的弟子司馬牛問孔子怎樣做君子,孔子說君子不憂愁,不害怕,經常反省自己。司馬牛見到師兄子夏後憂愁地說自己沒有兄弟。子夏安慰他說君子和人交往態度恭瑾而合乎禮節,那麽普天之下到處都是兄弟
典故
《論語.顏淵》:“司馬牛憂曰:“人皆有兄弟,我獨亡。”子夏曰:“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
孔子的學生司馬牛憂傷地歎道:“別人都有兄弟,單單我沒有了!”子夏道:“我聽說過:死生聽之命運,富貴由天安排。君子做事嚴肅認真,沒有過錯,對人謙恭謹慎,彬彬有禮。那麽,天下之大,到處都是好兄弟——君子何必憂愁沒有兄弟呢?”後常用“四海之內皆兄弟也”表示人無分親疏,地無分遠近,都可結成朋友,交遊廣闊,朋友遍天下。
明.無心子《金雀記.守貞》:“此公有趣。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在家不會迎賓客,出外方知少主人。”
近義詞 四海皆兄弟
日語 四海兄弟(しかいけいて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