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死不瞑目
拚音 sǐ bù míng mù
解釋 瞑目:閉眼。死了也不閉眼。原指人死的時候心裏還有放不下的事。現常用來形容極不甘心。
出處 《三國誌·吳書·孫堅傳》:“今不夷汝三族,懸示四海,則吾死不瞑目。” 死不瞑目的故事
例子 四患未除,吾~。 宋·蘇軾《司馬溫公行狀》
語法 作謂語、賓語;指死得遺憾
歇後語 木偶進棺材;吊死鬼瞪眼
瞑目:閉上眼睛。
死時也不閉上眼睛。
形容至死也不甘心。
也用來比喻誌向堅決。
孫堅(155-191年),字文台,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縣)人。
漢靈帝時任長沙太守。
東漢末年,軍閥董卓率兵入洛陽,廢少帝,立獻帝,專擅朝政,肆虐京都。
諸州郡都起義兵討伐董卓。
孫堅也發兵,並屢敗董卓,董卓對孫堅作戰勇武很害怕,便派遣將軍李催去收買孫堅,許以和親,並對孫堅及其子弟封官許願。
孫堅不為所動。
他對李催說:“董卓逆天意,行無道,顛覆漢朝王室,我如不能夷滅他三族,把他的罪行昭示於四海,就是死也不能閉上眼睛,怎能和他結親呢?”
【出典】:《三國誌·吳書》《孫堅傳》卷46第1097頁:“卓憚堅猛壯,乃遣將軍李傕等來求和親,令堅列疏子弟任刺史、郡守者,許表用之。堅曰:‘卓逆天無道,蕩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縣示四海,則吾死不瞑目,豈將與乃和親邪?’”
【例句】:宋·蘇軾《司馬溫公行狀》:“公疾益甚,歎曰:‘四患未除,吾死不瞑目矣!’” 宋·陸遊《劍南詩稿·三三·七月下旬得疾,不能出戶者十有八日,病起有賦》:“著書殊未成,即死不瞑目。” 魯迅《華蓋集續編·馬上支日記》:“我覺得倘不將這藥認作‘戒煙藥水’,他大概是死不瞑目的。”
英語 die with a grievance or everlasting regr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