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廉公思趙將,吳子泣西河
拚音 lián gōng sī zhào jiāng wú zǐ qì xī hé
解釋 廉公:指廉頗,戰國時趙名將。趙惠文王時任上卿,屢次戰勝齊、魏等國。趙孝成王時,秦趙長平之戰,廉頗堅守長平(今山西高平西北)三年之久。後因趙國中反間計,改用趙括為將而遭慘敗。之後,廉頗戰勝燕軍任相國,封信平君。趙悼襄王時,因受人挑撥出亡魏國。在魏期間,時常想回到趙國繼續做趙國將領。吳子,吳起(?-前381年)戰國時兵家。衛國左氏(山東曹縣北)人。任魏將時,屢立戰功,魏文侯卻聽信讒言,把他從西河召回。吳起被迫離開西河時,望著西河痛哭流涕,說:“魏君聽信讒言,西河之地不久就要被秦國占領了。”這兩個意義相近的故事(典故),均深含懷舊之情。見於丘遲《與陳伯之書》。此處丘遲借以啟發陳伯之的思舊之情,使陳伯之下決心叛魏歸梁。陳伯之濟陰睢陵(今江蘇睢寧縣)人。幼為劫盜,及年長,目不識書,資性昏昧。積戰功於齊末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刺史。據尋陽以拒梁。梁武帝蕭衍奪取政權後,招降了他,仍任他為江州刺史。502年,陳伯之受部下鄧繕的慫恿,起兵反梁,戰敗後降北魏,做平南將軍。505年冬,梁武帝命其弟蕭宏率兵北伐。蕭宏命其記室(主管表奏,文書的官員)丘遲給陳伯之寫了這封勸降信——《與陳伯之書》。這封信是一篇出色的招降文章,針對陳伯之的處境和心理狀態,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既義正辭嚴又娓娓動聽,既體現出作者強烈的愛國感情,又表現了作者對陳伯之的真摯情誼,致使陳伯之見信後,幡然悔悟,遂擁兵八千歸降了梁朝。丘遲(464-508年)字希範,吳興烏程(今浙江省吳興縣)人。初仕齊朝。任殿中郎。後入梁,官至司徒從事中郎。能詩善文,辭采富麗,尤以抒情寫景見長。齊梁間著名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