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輪台詔
拚音 lún tái zhào
解釋 漢武帝時,為平息邊患,開拓邊域,曾派貳師將軍李廣利率大軍多次遠征輪台(今新疆輪台東南),戰鬥十分慘烈,滅掉輪台,置使者較尉,在西域駐兵屯田,長年駐守。軍旅連年出征,使國內人力物力消耗極大。武帝晚年對這種遠征之舉感到內疚和悔悟,就發布《輪台罪己詔》,表示追悔,並不再向西域發兵征伐,封丞相車千秋為富民侯,表明要使百姓休養生息,安居樂業之意。後以“輪台詔”為典,詠皇帝追悔往事、引咎自責。
例子 宋·楊萬裏《讀罪己詔》:“莫讀輪台詔,令人淚點垂。” 清·趙沄《喜弘人聞夏南還並憶漢槎》:“輪台詔下龍髯回,華表歸來鶴語寒。”
典故
《漢書》卷96下《西域傳下》3912、3913、3914、3929頁:“自武帝初通西域,置校尉,屯田渠犁。是時軍旅連出,師行三十二年,海內虛耗。……上既悔遠征伐,……上乃下詔,深陳既往之悔,曰:‘……乃者貳師敗,軍士死略離散,悲痛常在朕心。今請遠田輪台,欲起亭隧,是擾勞天下,非所以優民也。今朕不忍聞。……’由是不複出軍。而封丞相車千秋為富民侯,以明休息,思富養民也。”“是以末年遂棄輪台之地,而下哀痛之詔,豈非仁聖之所悔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