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手忙腳亂
拚音 shǒu máng jiǎo luàn
解釋 形容遇事慌張,不知如何是好。
出處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問:‘如何是大悲境?’師曰:‘千眼都來一隻收。’曰:‘如何是境中人?’師曰:‘手忙腳亂。’”
例子 諕的我手忙腳亂緊收拾。(元·無名氏《百花亭》第三折)
語法 作謂語、狀語;指慌亂
典故
形容做事慌亂,沒有條理。
《朱子全書.學六》:“今亦何所迫切而手忙腳亂一至於此耶。”元.無名氏《百花亭》三折:“唬的我手忙腳亂緊收拾。”《金瓶梅》六五回:“到而今,我再沒一日兒心閑,剛剛打發喪事去了,又鑽出這等勾當來,教我手忙腳亂。”亦作“腳忙手亂”。
《朱子語類》卷一四:“若是不先知道這道理,到臨事時,便腳忙手亂,豈能慮而有得?”《英烈傳》七九回:“驚得舌吐頭搖,腳忙手亂。”亦作“手慌腳忙”。
《儒林外史》一七回:“匡超人驚得手慌腳忙,說道:‘這是那裏晦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