拚音 shì ér bù jiàn
解釋 指不注意,不重視,睜著眼卻沒看見。也指不理睬,看見了當作沒看見。
出處 《禮記·大學》:“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
例子 ~,謂合道於希夷。 唐·韓愈《明水賦》
語法 作謂語、定語;指漠不關心
看見了同沒有看見一樣。
《莊子.知北遊》:“光曜不得問,而孰視其狀貌,窅然空然,終日視之而不見,聽之而不聞,搏之而不得也。”後以“視而不見”形容不關心,不注意。
元.徐明善《朱明叟字說》:“心不在焉,視而不見,非虛語也。”
近義詞 視若無睹 , 聽而不聞
反義詞 過目不忘
探索更多與“視而不見”相關的成語